為衣食而從事教育工作的人,

稱為教員;

以傳授知識、技能為己任的人,

稱為教師;

點亮孩子心中明燈的人,

稱為教育家。

 

這段話是我從書中結取出來的,而這也為教育工作者的態度,做了最佳的註解。

前陣日子在電視上看了一部電影,故事是敘述一個班級在大家畢業後,經過了數十年,這個班級的人們都一直保持聯絡,而在每次聚會時,他們當時的導師一定會出席,而平常日子中導師不只是課堂中的導師,也是這群學生在日後人生旅途中,對於人生的問題,最好的教導老師,所以不管是否聚會與否,這位老師跟所教導的學生,雖然大家都畢業了,但是師生在日常生活中,老師與學生能繼續保持著良性的互動,互相成長。

看到這裡,想想我們的教學環境,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嗎?師生在畢業後,可能會繼續聯絡嗎?我想是可能的,但是決不可能會是當初所教導的班級的大部分,或是在日後同學間舉辦同學會,會出席的老師恐怕寥寥無幾吧。

講到這兒,或許會有點一竿兒打翻一條船,但是不可否認的是,目前台灣的教育環境不就是如此嗎?當老師只是為了生活及賺錢在從事教育工作,那麼我們又怎能期待教師在下課後,會去從事他所謂教育工作以外的良心事情呢?於是學生與教師之間只是純在於一種交易的模式,學生付錢上課,教師領錢上課,上完課,大家閃人,就這麼單純而已,那又怎能奢望學生能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呢?

而最近教師的工作一位難求,在這裡我可以用補教界師資班的廣告說明這個現況:「上班九個月,薪水十四個月。」光是這點就可知道,當教師的好處,可是既然國家給予教師這麼好的福利,但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者,有多少是盡到自己的本分呢?有誰願意在課堂以外為自己的學生多付出一點關係呢?在這我不敢說沒有人,但是我堅信這只是少數中的少數,更何況是這些教育者的上司呢?

而且很諷刺的,一位教師在他的教育生涯二十五年中最少會教育出近五百名的學生,但是在這些學生畢業後,會感念師恩或是跟教師保持聯絡的會有十分之一嗎?我想答案會是很悲觀的,再說,最近有一部日本漫畫在台灣很流行,台灣翻譯為-「GTO麻辣教師」,姑且不論故事的可能性為何?但是這部漫畫為什麼會流行答案很簡單,就是在學生心中,渴望著有教師能夠教導他們在八股教條式的教育學程以外的事,教導學生對於人生或是日後的社會觀念,可是反觀這種情形會發生在我們現實的社會中嗎?大部分的教師,在上完課後就真的算工作到一段落,有多少人會在下課之後,對於他所教導的學生多付出一些關懷與責任呢?在青少年犯罪率的年齡逐年下降的的同時,我們不可以一昧的全都指向家庭因素,別忘了,在當學生的日子中,在校的時間絕對比在家的時間長,如果這些青少年在家中無法得到他們所要的溫暖,在學校中又沒有任何的教育工作者對他們多付出一點的關懷及愛心,那這些青少年又有哪裡是他們的立足之處呢?

近年來,教育不斷的改革,我們當然樂見台灣的教育開始活了起來,但是仔細想想,再好的政策,若底下推行的人沒有去真正的貫策去實踐,那麼再好的推動方案無非是空談而已,畢竟,在教育界有一些黑暗面不是在上位者可以去了解的,而對於經歷了這段求學過程的學生,又怎麼能希望他們會感謝師恩呢?而且,教育工作最後無非是幫國家培養人才,想想這些莘莘學子日後將是我們國家的中間支柱,而當教師者是為國家培養人才,但是,若教學真的變成了商業交易行為,那麼我們又怎能希望會有好的人才出現呢?

而且,教育改革的成果是短時間很難見到成果的,這跟交通改革、政治改革不一樣,無法立竿見影,就是因為這樣,我們更不能去忽略它,去短視這個偉大的工程,若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者,雖然學歷都提升了,但是從事教育工作的熱誠,卻不如早期的教師,或只是視為一份錢多的工作,那我們又怎能希望學生在這些人的教導之下,日後的人格發展會有好的表現呢?

最後我引述「GTO麻辣教師」中的一段對話,期許著台灣的教育環境有更燦爛的明天,期待著:「國中三年高中三年,這加起來的六年時間可以決學生的一生,關係到他們以後能不能進入好公司,出人頭地,退休以後享清福?在我認為跟在變成老公公老婆婆以後的十年比起來,這個您所謂短短的六年,要重要得太多了。與其考上好大學,進好公司,還不碰到一個像朋友的老師,更能成為一生的財富。」

記著,教育是良心的事業。

2000 / 8 / 2 于台南自寢

 

[返回]